
2025年国庆、中秋假期期间,各地推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旅游产品、服务和活动,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总体稳定有序。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,国庆中秋8天,全国国内旅游人数8.88亿人次,比2024年国庆7天增加1.23亿人次;国内旅游总支出8090.06亿元,比2024年国庆7天增加1081.89亿元。
国庆节和中秋节恰逢市场人气不断升温。全国红色游客纷纷改变展示方式和体验活动。来自江西京师、陕西延安、湖南长沙橘子洲欧、浙江嘉兴南湖等地的游客云集。西蒂兹学生和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植入对家乡和国家的感情。丰收和中秋节的主题很受欢迎。江西省婺源县黄陵风景区的“秋文化期”、上海天文馆的“月球漫步”十分受欢迎。湖北省博物馆、沉阳故宫博物院举办中秋夜专场活动,吉林长白山景区推出“慢秋赏”路线。城乡消费场景联动。湖南省长沙商业区包括购物和展示。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通过“村马”活动,连接长期宴会和文化创意市场。入境旅游正在兴起。重庆磁器口古镇、西安不夜城等旅游胜地的外国游客增多。文化之旅和购物之旅rs 以外国游客而闻名。
融入文化和旅游,打造创新场景体验。不被认可的共同文化遗产乱象丛生,江苏南京西南里的“百溪灯会”、安徽铜陵的铁花、河南洛阳龙门古街的火火遗产等不合理的文化十分盛行。北京创建第九届中国戏曲文化文化节,包括昆剧、赣剧、秦剧等热切剧目举办。假期的演出和展览精彩纷呈,包括中国美术馆的“全国写意艺术大展”、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舞剧《永乐未央》、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《雷雨》,吸引了大量观众。科技赋能新场景、新体验。深圳龙岗机器人主题街、北京亦庄机器人主题餐厅及4S店、湖北随州银杏谷水幕模型vie等让游客体验“文旅+科技”之美。
惠民安民举措,刺激潜在消费。全国举办文化旅游活动2.9万余场,发放消费补贴超过4.8亿元。京津冀“旅游景区联票”促进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共享。广东、甘肃、重庆等地政府食堂和停车场对游客开放。河南老君山、山西晋城司徒镇等旅游胜地,以实惠的餐饮和周到的服务,维持着游客的热度。甘肃敦煌莫高窟推出了新一代数字导航系统。杭州西湖、贵州花江峡大桥等景区应用智能预约、拥堵预警等技术,为游客提供实时信息通过智能管理,提供信息参考,提高服务效率。
来源:天天客户端(记者:郑海鸥)